汪曾祺散文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3:07:53
汪曾祺散文特点

汪曾祺散文特点
汪曾祺散文特点

汪曾祺散文特点
一 汪曾祺散文的水韵之美
  汪曾祺的散文创作内容大致可按“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间作小考证”○2来分,其中创作的背景多与他的故乡高邮有关,另外还有昆明和北京.在水气浩淼的高邮湖边长大的汪曾祺,耳濡目染之下,水不但不自觉成了他的一些创作背景,也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故乡高邮“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流着的水”○3流入他的散文当中,润泽了一片生机盎然的风物,洗涤了健康优美的人性,陶冶了积极和谐的审美追求.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审美趣味,首先让创作对象带上了作家的审美趣味色彩.出身乡绅世家的汪曾祺,自小生活无忧,常常带着孩童的烂漫,“东看看西看看”,在水乡人们的生活中闻嗅一种辛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生活气息,在大自然的缤纷多彩中采撷清新淡雅的果实.在他的《花园》一文中,就十分形象地体现了他那追寻自然接近自然,体味和谐的儿时情怀.在“花园”里,各类小昆虫悠然自得地生存着,各色鲜花素果生机盎然:“花天牛半天时间吃了一片叶子,这叶子有点甜么,那么嫩.金雀花好热闹,多少蜜蜂!波——,金鱼吐出了一个泡,破了,下午我们去捞金鱼虫……”○4在这简短而形象的描写中,作家笔下的生物似就鲜活地生活在一个弥着淡淡水气的夏日风光画境里.另外,作家也不经意地将这份水气带进“昆明的雨”中去渲染,连穿着绣花鞋的苗族小姑娘的一声吆喝:“卖杨梅——”似也“娇脆”地可以如水透澈绵长.在《我的家乡》中,汪曾祺更是大篇幅的围绕高邮湖的天光云影,水产名胜来展现故乡的旖旎风光和相思情怀.对水“不期然”的情有独钟,也在“不期然”中浸染了汪曾祺散文的语言、情感、思想,使它们悄悄散发出淡泊明秀的水气,缔造了汪曾祺散文的悠远空明的水韵.
  一、流转生动的语言美
  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读者和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没有它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无从谈起,汪曾祺尤其重视语言美,他对语言的见解也很精到,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要求语言要气韵生动.他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5在这里,他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同时他也强调文章语言中流动的韵味,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6他的散文语言都有这样的韵味,在平和简约的语言里,或透出一种柔情,或低吟一分悲悯,或活泼着几许幽默机智,细细咀嚼,犹如“春初新韭”.如在回忆金岳霖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7
  这段文字不长,却行云流水般,气韵流转,寥寥数笔,一个“怪”教授,跃然纸上.在这里,作者写出了金教授那“治学精深”的品质,同时也不无幽默地道出了金教授憨厚、朴实和有趣的性格,他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学者!湖南的评论家凌宇曾说过:“汪曾祺的语言很奇怪,拆开来看,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就有一种韵味”这应该是对汪曾祺散文气韵生动的如水语言美的肯定.另外,这里的“平常”,讲的是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平民化特征.这种特征在汪曾祺谈吃食,谈花草虫鱼的文章中表现尤为突出.汪曾祺是位活在人间烟火中的平凡享受者,他爱美食,爱忆旧,喜游历,所到之处,必开怀享受.他吃遍大江南北,如他谈在内蒙古吃羊贝子:
  ……羊贝子真是够嫩的,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同去的编剧、导演,有的望而生畏,有的浅尝则止,鄙人则吃了个不亦乐乎.羊肉越嫩越好.蒙古人认为煮久了的羊肉不好消化,诚然诚然.我吃了一肚子半生的羊肉,太平无事……
  在汪曾祺谈吃的散文里,我们看不到梁实秋“雅舍谈吃”那种全然文人式的典雅气质,他追求的是一种人间普通百姓式的人生乐趣,但这种乐趣的表现并不粗俗,它体现出了一种简明而畅快的淋漓感,透出一个普通百姓人的真实朴素的性灵.而如水般透明简朴的语言成就了汪曾祺散文的这一特色.
  二、真情关怀的情感
  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是淡泊、超然的.他在文中多次谈到这种态度:“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个甘于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抢行情,争座位;才能真诚地写出自己所感受的那点生活,不耍花招,不欺骗读者.”○8又说“人要有一点自知.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我写的一切,都是小品.”正如他所说的,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平淡柔和人生理想.他“天分甚高,但天性散淡,懒于过问政治,一心只想作个潇洒文人”○9.即使是可以写出雄伟壮阔境界来的题材,在他的笔下,也呈现出小桥流水式的柔和的美.许多作家写泰山写草原,都会描出一片恢弘的辽阔的壮美气势,但在汪曾祺的笔下,则现出一种悠然宁静的美.他注目的是泰山的碧霞元君、金刚经,山上的各色野菜,担山人的扁担等等,总之与他一贯追求的平淡柔和的境界相吻合.这种淡泊超然的人生态度如细流一样在他的散文中缓缓流淌,随处可见.
  可是,说汪曾祺散文淡泊超然并不等于他的散文超然得无心世事,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对世人的关怀.他的散文总是流动着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这种被内敛起来的情感使得他的散文别有一种温情脉脉的魅力.汪曾祺是关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在谈吃的文章中,不但谈吃文化还巧妙而中肯地向读者(特别是作家)提出要广泛地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又说“能习惯类似苦瓜一样的作品,能吃出一点味道来”○10,表达对新生的文学应持辨证的观点,不能一刀切.他也呼吁保护自然环境的平衡,在畅谈自己对翠湖的昔日情怀时,建议在发展中注意还翠湖一个“明爽安静”的环境.汪曾祺也将这种爱心兼顾到了一枝一叶上.大自然的各种小生命如蝈蝈、蜻蜓、知了等等经常在他的笔下展现生机,对一株百年柳树,他写到:用手指搔搔它的树干,无反应.它已经那么老了,不再怕痒痒了.爱抚之情历历可见.汪曾祺是站在一个内敛不张扬的情感角度上表达他对世间事物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的,故显得淡然超脱,但真挚的情感又是那样流溢着丝丝入扣的温馨.
  三、自然旷达的思想
  汪曾祺的这种情感的体现与他所接受的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有直接的关系,他自称“受影响最深的还是儒家”他特别推颂曾点式的儒家思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圻,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的这种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美的极致,汪曾祺如是咏叹.这反映在文学,就是对“适我性情”风格的推崇,对于简洁、潇洒的文风的追求,致力在文章中构建一个和谐的充满人性美的人文环境.他始终用一种充满温情的目光注视世界,以一种积极达观的态度去思考、去生活,他能在被定为右派之后心安理得地在农科所读《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在被人不小心撞的嘴里的牙乱七八糟后还能不在乎的替人圆话.这种“安贫乐道和闲适态度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美德”.在继承传统的文化的同时他对现代化也是积极面对的,对其负面影响是警惕的.在《胡同文化》中,他用老庄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现代文明的发展,但又在现代化将人异化的层面提出了质疑,从而呼吁人的发展应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但不能强求,以致误入歧途,消失了本性的美好.汪曾祺的这种蕴涵着和谐、温暖、奋发思想的散文为现代人缔造了一个似秋水容纳百川的浩淼的思想空间.
  汪曾祺散文流转生动的语言,真挚关怀的语言,自然旷达的思想共同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似水空明淡泊,阔远生动的美好境界.(摘自《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