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帮忙总结一下党史,麻烦各路朋友帮我总结党史!从1911年开始的,我需要的是口述,可以具体点更好,我的提问中有这个问题,有悬赏分的,如果你总结好了,复制到另外一个问题里面去就可以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8:50:15
麻烦帮忙总结一下党史,麻烦各路朋友帮我总结党史!从1911年开始的,我需要的是口述,可以具体点更好,我的提问中有这个问题,有悬赏分的,如果你总结好了,复制到另外一个问题里面去就可以拿

麻烦帮忙总结一下党史,麻烦各路朋友帮我总结党史!从1911年开始的,我需要的是口述,可以具体点更好,我的提问中有这个问题,有悬赏分的,如果你总结好了,复制到另外一个问题里面去就可以拿
麻烦帮忙总结一下党史,
麻烦各路朋友帮我总结党史!
从1911年开始的,我需要的是口述,可以具体点更好,
我的提问中有这个问题,有悬赏分的,如果你总结好了,复制到另外一个问题里面去就可以拿到分了!分很低,请不要介意!

麻烦帮忙总结一下党史,麻烦各路朋友帮我总结党史!从1911年开始的,我需要的是口述,可以具体点更好,我的提问中有这个问题,有悬赏分的,如果你总结好了,复制到另外一个问题里面去就可以拿
中共指导思想(行动指南)
马列主义 1921年 中共一大; 毛泽东思想 1945年 中共七大
邓小平理论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

三代领导集体
毛泽东 1935年 遵义会议 邓小平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江泽民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 大革命时期(1924—1927) 促进了国民大革命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时期(1937—1945)组织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抗战胜利根本保证)
中共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第一次 从城市到农村 1927年八七会议
第二次 从农村到城市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第三次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历史上面临的严重困难
1、中共成立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
2、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4、1941——1942年,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5、1959年——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6、文革期间,我国社会各方面出现的严重困难
“左”、右倾错误及纠正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原因:1、中共处于幼年时期 2、共产国际的影响
表现:在“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中的妥协退让
危害: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纠正:1927年“八七会议”
王明“左”倾错误
原因:1、大革命因右倾而失败,激起痛恨而滋长“左”倾情绪
2共产国际影响
3、王明等人对中国国情缺乏客观分析
表现:一个中心(城市中心论) 三个主义: 进攻,防御,退却
危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
纠正:1、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延安整风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
建国后的“左”倾错误: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
原因:
1、背离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2、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4、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5、党内缺乏民主和个人崇拜盛行
危害:
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影响人民群众积极性
3、造成1959-----1961年三年严重困难
纠正:
1、1960年八字方针
2、1962年七千人大会
3、为反右倾运动中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文化大革命 ( 原因、危害、纠正)
毛泽东著作:
1、《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5、《论持久战》
6、《论联合政府》(七大报告)
7、《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8、“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9、1949年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10、《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或变革
土地改革 农民个体私有,个体经营
农业合作化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人民公社化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规模更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中共的党风建设
1、1942年整风运动(1)背景:(2)目的: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 (3)内容:(4)性质:(5)意义:(见课本46页)
2、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 (2)内容:(见课本66页)
3、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 (1)背景:(2)时间:(3)实施范围:(4)内容:(5)作用:(见课本96页)
4、1957年整风运动 (1)背景:(2)目的:(3)内容:(4)结果:(见课本110页)
国共关系史
1、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演变
2、国共两党的谈判
3、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
国共两党关系特征: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1、1924-1927年:合作
① 原因:a、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
b、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d、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② 意义:A、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
2、1927-1937年:十年对峙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
3、1937-1946年:再合作
原因:a、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变“反将抗日” 为“拥蒋抗日”的政策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开始.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走向抗日战场
意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1946-1949年:再对抗
原因: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发动内战,国共两党关系再次发生破裂,由合作走向对抗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
①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维护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③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比较两次国共合作
相同点: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都是在中共推动下实现的
3、共产国际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
5、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
1.土地革命路线: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从1928年起就对此问题进行探索,在1930年才确定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原因与依据:土地革命主要是解决贫农和雇农(雇农是农村里的无产阶级)的土地问题,他们是土地革命的依靠力量;中农主要靠自己劳动,农忙时有少量的雇工剥削,是土地革命的联合力量;富农则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不是民主革命对象,但要限制其剥削,才能维护雇农的利益;中小工商业者也不是民主革命的对象,要发挥其所经营的工商业对发展根据地经济的积极作用,对其要加以保护;对农村地主的土地予以没收,分配给农民所有,从而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达到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目的.
2.洛川会议:确立全面抗战路线
为了进一步具体地确立全面抗战的纲领和方针政策,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了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决定共产党在抗战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洛川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议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是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的具体化.洛川会议还制定了抗战的方针政策:在敌人后方放手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洛川会议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它是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中国历史处于转折关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正确纲领和方针政策,从而为全国人民及时地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明确方向.
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
全面抗战路线(共产党) 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
领导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
依靠力量 依靠全国人民并争取团结一切抗战的力量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日,
依靠英美等国外援
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阶级利益
抗战结果 抗日力量不断壮大, 挫伤和打击了人民抗日积极性,
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丧师失地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苏联取得伟大胜利成为我国的榜样.
时间:1953年.
目的:把我国建成工业化国家.
内容: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三大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实质:使生产关系的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
影响: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
①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业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与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矛盾突出,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到日程中来.
②国际上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但二战后各国急需恢复元气,发展经济,短期内难以爆发大战.中国必须争取有利时机,加快工业化建设,增加综合国力.
③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2)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
①实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政治斗争,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③我国已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
③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④已经积累了土改完成后的农村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也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也为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提供了借鉴.
⑤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只有苏联援助中国.苏联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
正是在上述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实质及成因:
特点:①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②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实现“一化三改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质: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问题,即把资本家所有制、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使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成为我国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
成因:①实现社会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的必然.②吸取了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③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4)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存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对整个民主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是总路线的主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前提条件.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第一,总路线的提出是有一定背景的.首先是反右派斗争的影响.党认为反右派斗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其次,整风中,在一些农村、工厂也出现了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使一些领导人误认为完全有可能以更高的速度进行建设.这些说明经济建设的方针与政治方针的密切联系.
第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评价:从主观上讲,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普遍的良好的愿望.从客观上讲,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
第三,总路线的颁布,使“左”倾指导思想更加膨胀,随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比较
历史条件:①1953年总路线的条件是:人民政府已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即将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抗美援朝胜局已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人民政权巩固.②1958年总路线的条件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建设实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经济建设的“左”倾思想滋长,忽视了客观规律,背离了党的八大的正确方针.
侧重点不同:过渡时期集中精力发展重工业,侧重于工业化这个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力求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度,反对保守,大炼钢铁,以钢为纲.
影响: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同时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也遗留下一些问题;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工业以钢为纲,农业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
启示:经济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6.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决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被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形成原因:①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②人们思想的解放 ③工作重心的转移 ④杰出人物的贡献 ⑤中国的基本国情 ⑥解放发展了生产力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七届二中全会 1949春 河北西柏坡
毛泽东报告: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他还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9 北平 中共、民主党派、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
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大会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10-1
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全世界宣告外交政策.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秋 北京
首要任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体现了人民民族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的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中共八大 1956秋 北京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在经济建设上,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提出了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958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开始改变了八大上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1958-8
规定当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粮食产量预计达到3000亿~3500亿公斤.还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了高潮.这样,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
◎中共中央庐山会议 1959夏 庐山
目的:总结“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经验,进一步纠正已经发觉的“左”倾错误.毛泽东: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动员完成“大跃进”任务.彭德怀: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和原因:客观-缺乏建设的经验;主观-a浮夸风和片面性,不实事求是b“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犯“左”的错误.毛泽东认为这是右倾的表现.
◎八届八中全会 1959
开展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认定其为“反党集团”,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会后,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大批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的党员受到错误的批判.
◎七千人大会 1962初
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带头作自我批评.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经济逐渐挥发和发展.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 1966-5
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认为存在“走资派”.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实际上指出刘少奇是党内资产阶司令部的代表人物.会议对所谓“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
标志着“文革”的全面发动.
◎全国科学大会 1978初
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并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八个影响全局的课题作为重点研究项目.
◎中央工作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陈云等提出要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为一些历史冤案,如彭德怀等平反.在会议闭幕时,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底 北京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还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他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形成的.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三十二年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同时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了突出贡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和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共十二大 1982-9 北京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1984
《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中共十三大 1987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四大 1992
江泽民总书记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他还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出邓小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会建设的总设计师.这次大会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的航程,也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 1997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内容: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b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十五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他为我们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中共十六大 2002
确立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