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0:52:29
学生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
学生的认知发展指学生的认知能力随其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注意、记忆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1)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就是注意.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就是指有预定目的、且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有优劣之分,优劣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性和注意转移性等注意品质(或称注意的特征)上.所谓注意稳定性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注意分配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注意转移性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或个体面临的任务发生变化时,需要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
学生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及注意品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他们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并且常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如听的高兴时,小脸上喜形于色,笑逐颜开.引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等外部原因.
到了小学高年级,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成熟及教学任务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从由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表现为他们逐步能理解自己的学习责任和社会义务,懂得了自觉、自动的学习.到了中学,有意注意在学习中跃居主导地位,表现为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专心致志地完成学习任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不断增强,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也在逐渐提高.
小学生由于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其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鲜、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到了中学,随着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自控能力的提高,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训练,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小学生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及思考问题能力都较差,很难边听、边写、边思考,故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很低.到了中学,学生的书写能力不仅达到了自动化程度,而且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高,能够同时在几种活动上投入与调配注意,表现出灵活的注意分配能力.
学生注意转移快慢的标志是速度.速度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快.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慢于小学高年级的,中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高于小学生,中学高年级的又高于中学低年级的;另一方面,它还受原有注意的紧张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的影响.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新事物或新活动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注意就越困难.(2)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记忆在人们的学习和其他一切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记忆的有无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是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无意记忆.
根据记忆的不同方式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机械记忆是指对记忆对象不知晓、不甚理解或无法理解而单靠重复背诵进行记忆的记忆方式.理解记忆,又称意义记忆,就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指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形象再现.抽象记忆是指对概念、公式、定律、定理等的抽象材料的记忆.
学生记忆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发展;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三个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都在发展.一般来讲,一到三年小学生无意记忆占优势,即无意记忆的效果要优于有意记忆的效果.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意记忆的发展逐步赶上了无意记忆的发展,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意记忆水平开始超过无意记忆水平.中学以后,学生记忆的目的性、抗干扰性越来越强,而且中学生已能自己确定记忆任务,这为他们完成越来越繁重、复杂的学习任务提供了保证.
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复述)来学习,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意记忆的运用增加,有意记忆的水平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水平,然而,这种有意记忆仍是被动的,中学以后,有意记忆在学生的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不管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有意记忆已成为学生的主导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中学生的有意记忆的主动性增强,他们不再依靠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或强调而由自己确定记忆任务.
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都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只是在同年龄阶段,二者占优势的情况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记忆占优势,他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对言语材料的记忆效果,在学习中,他们需要借助具体形象来记忆信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抽象言语记忆的增长率逐渐超过了具体形象记忆的增长率,但他们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中学以后,学生的抽象记忆占优势地位,并且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不再依赖具体事物的支撑,学生不用通过实物的具体演示就完全可以记住了.(3)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性.
思维是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思维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思维活动内容与性质进行分类的思维,即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实际的动作.具体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依赖于头脑中鲜明的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语言形式为支柱的,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出各种规律或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也称语词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科研工作者从事各种科学研究都是运用这种思维.它又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辩证逻辑思维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辩证逻辑思维也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是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两个品质;灵活性是独立性的基础,而独立性则是灵活性的发展.思维的批判性也是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又是独立性的前提.思维的敏捷性以其它几个思维品质为前提,同时也是其它几个品质的具体表现.
学生思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逐渐增强,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学以后,学生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般的抽象概念(如定理、定义)并进行逻辑推导,对许多复杂的现象概括和抽象,
但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和成人相比还很不成熟.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和复杂,家长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他们不仅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能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他们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已基本形成.
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观察问题较为肤浅,思维具有表面性.到了初中阶段,随着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思维的表面性还明显存在,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还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外部特征所困扰,而难以深入事物的本质中去,常表现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时容易受表面特征的左右.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思维的深刻性也得到提高.
初中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思维还具有了独创性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