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余光中《民歌》赏析,万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3:36:39
求余光中《民歌》赏析,万谢.

求余光中《民歌》赏析,万谢.
求余光中《民歌》赏析,万谢.

求余光中《民歌》赏析,万谢.
《民歌》在整体表现结构上用了民歌的形咏,但在语意的表达上却增加了欧化的色彩.把《民歌》中的诗句,一句句提炼出来了,就其句型而言,颇似洋腔,你可以对为译成英语.如在诗中反复咏唱的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龙,也听见
鱼,也听见
醒,也听见
梦,也听见
哭,也听见
笑,也听见
但就其内涵而言,却又是古色古香的国调.风与沙的对应,寓示着自然.从高原到平原/鱼,也听见/龙,也听见诗中“鱼”的出现,不由使人联想至博物馆里陈列着的原始河姆渡时期,那条印在瓦盆上的鱼.“龙”毫无疑问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而,据一些学者考证,龙形是由鱼形变化而来的.无疑“鱼”和“龙”的意象,象征着历史,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长长的历史渊源.
从早潮到晚潮/醒,也听见/梦,也听见 无不喻示着民族的声音时刻都在.“从A型到O型”“A型、O型”是人的血型,每一个人“哭,也听见/笑,也听见”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仅是在血液且已深入骨髓.尽管诗中有“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纯系洋腔的句子,但这丝毫不能减弱诗人所洋溢的强烈的追慕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愫.诗歌语言极具浪漫,如“还有我,我的红海在呼啸”.以红海喻血,比喻大胆瑰丽,激扬豪迈之情溢于言表.随着诗歌的铿锵的节奏,和清新凝重的意象,诗人的大中华意识自然意识流露出来,也使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听着余光中的《民歌》,自豪之情顿生,随着诗人同咏《民歌》.
听老师上课论之《民歌》,说此诗在台湾的广场上,万人咏唱,不由心向往之.现代,爱国,爱民族的诗也不少,但有哪一首能与此诗相媲美.也许很多诗人为高额所惑而作诗,自然也少了份真情.儒雅的余光中先生,诗作却如此豪迈,只缘他心中有颗真的“爱中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