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六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3:24:08
什么是六畜?

什么是六畜?
什么是六畜?

什么是六畜?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出自《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六畜杂谈
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选择了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在《三字经·训诂》中,对“此六畜,人所饲”有精辟的评述,“牛能耕田,马能负重致远,羊能供备祭器”,“鸡能司晨报晓,犬能守夜防患,猪能宴飨速宾”,还有“鸡羊猪,畜之孽生以备食者也”.六畜各有所长,在悠远的农业社会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古人把六畜中的马牛羊列为上三品,马和牛只吃草料,却担负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人们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这理应受到尊重;性格温顺的羊,在古代象征着吉祥如意,人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羊又是第一祭品,当然会受到男女老少的叩拜,羊更有“跪乳之恩”,尊其为上品,乃顺理成章之事.而鸡犬猪为何沦为下三品,也只能见仁见智了,猪往往和懒惰、愚笨联系在一起,除了吃和睡,整天无所事事,它的一生,最终以死献身,供人任意宰割,仅有“庖厨之用”,猪的地位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鸡在农业时代的家庭经济中,只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尽管雄鸡能司晨报晓,其重要性与牛马相比,也难争高下;狗给人的坏印象是由来已久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如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仗人势……几乎全是贬义的词句,犬忠于职守,是其优点,但六畜中常给人招惹是非的是它,古语有“尊客之前不叱狗”的说法,可见当时狗的地位是多么低下.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六畜中只有狗的饮食习惯和人相近,其智商也是最高的,再加上它又有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在主人的长期培养教导下,如今已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狗善解人意,更能逢场做戏,可为主人消除忧愁,增添欢乐.今昔非比,狗早已由畜类荣升为宠物,更是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能和主人平起平坐.可以说,犬类经过六道轮回的修炼,终成正果,其他五畜早已望尘莫及了.
尽管如此,六畜取长补短,为我们大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们全都选入人的十二生肖中,其他六位是鼠、虎、兔、龙、蛇和猴,后者有的虚无缥缈,有的是动物世界里的精英,甚至令人望而生畏,也有的与人相安无事,更有的却危害四方.实事求是地评价,还是六畜好,世世代代与人和平相处,已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伴侣.
动物的种类成千上万,惟有六畜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的品种优化,有的一专多能,这都是人类的杰作;人类的社会进步,又离不开六畜的无私奉献,相辅相成,都在争取达到更新,更高的境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出自《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中国古人把马、牛、羊、鸡、犬、豕(猪)称作“六畜”,即六种家畜。

中国古人把马、牛、羊、鸡、犬、豕(猪)称作“六畜”,即六种家畜。汉语中与“六畜”有关的字、词面广量大,使用频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马”字在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都是比较高的。在古代,马主要用来驾车和乘骑。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作战的方式以车战为主。马拉的兵车在那时是最重要的军事装备。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往往以兵车多少来衡量,因此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的说法。从战国开始,在北...

全部展开

中国古人把马、牛、羊、鸡、犬、豕(猪)称作“六畜”,即六种家畜。汉语中与“六畜”有关的字、词面广量大,使用频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马”字在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都是比较高的。在古代,马主要用来驾车和乘骑。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作战的方式以车战为主。马拉的兵车在那时是最重要的军事装备。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往往以兵车多少来衡量,因此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的说法。从战国开始,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下,骑兵作为新兵种逐渐推广,骑战成了作战的主要方式。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和“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描写,可见那时作战的双方都重视骑兵。与马关的一些字词,一直活跃在我们民族的语言中。驰、驱、骑、驾、骏等动词,形旁都是“马”,本义都与“马”有关。在现代它们仍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军事行动等方面,例如,“骑自行车”、“驾摩托车”、“汽车奔驰”。“驾驶飞机”等。汉语中有不少与马有关的成语,例如,“马不停蹄”、“马到功成”、“汗马功劳”、“老马识途”等;也常用骏、骥、骅、骐、骝等表示良马的字来作为人名用字。
“牛”也是一个常用汉字。在古代牛被用作祭施用品即所谓“牺牲”(与现代汉语的“牺牲”意义不同)。“牺牲”二字表示意义的形旁都是“牛”。用牛来耕作,不会晚于春秋时期。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冉耕、字伯牛。“耕”和“牛”分别用作名和字,反映了春秋时已有人用牛来耕作。到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等铁制农具,耕地效率明显提高,而拖犁的耕畜就是牛(“犁”字也以“牛”为表意义的形旁)。从此,牛在农业生产中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当然,除耕地外,牛也用来驾车。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可以看到那位卖炭老人所写的炭车就是一辆牛车。中国老百姓对牛很有好感。往往把它同勤劳刻苦、无私奉献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宋代爱国将领李纲的《病牛》诗写道:“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更是为大家所熟知。
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很早就开始饲养羊了。羊肉是一种重要的肉食。以“羊”作为偏旁,构成了美、羞(馐)、鲜、羹等与美味、饮食有关的字。“美”,《说文解字》释为“甘也”(味道好),是由“羊”、“大”二字构成的会意字。至今,汉语中仍有美食、美味、美餐等常用词语。“羞”字上面是一个变形的“羊”宇,它在古代也可用来表示美味的食物,这个意思后来另造了一个“馐”字(可组合成“珍馐”)来表示。“鲜”的本文是新鲜的鱼.是由“鱼”、“羊”二字构成的会意字。“鱼”表示类属,“羊”表示味美。“羹”在上古指带汁的肉,中古以后常用来指汤,比字是由“羔”(小羊)、“美”(味美)二字构成的会意字。“羊”在古代还与“祥”相通,表示吉祥(也可写作“吉羊”)之意。
鸡和犬是中国农家普遍饲养的家畜。《桃花源记》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桃花源中的情景;而《捕蛇者说》则以“虽鸡狗不得宁焉”来衬托“悍吏”下乡给百姓带来的恐慌。杀鸡待客是中国许多地方的一种习俗,《桃花源记》所写的“设酒杀鸡作食”,孟浩然《过故人庄》所写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都生动地反映了这一习俗。以“犬”为形旁的汉字相当多,其中有的是动物的名称(狼、狐、猿、猴等),有的常用来描写动物乃至人的性情、性格(独、猛、狠、狂等)。
猪很早就被人们驯化了。甲骨文中就有“家”字,它上部的(宝盖头)表示房舍,下部就是“豕”,反映了上古时代许多家庭都已养猪、还有“豢”宇,意为喂养、饲养,“豪”字,本义是箭猪项脊间的长毛,两个字也都以“豕”为形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