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都存在哪些不当的教学行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7:28:29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都存在哪些不当的教学行为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都存在哪些不当的教学行为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都存在哪些不当的教学行为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都存在哪些不当的教学行为
一:作文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有人随机抽取456名四年级学生,就作文的方方面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作文表示不喜欢的占77.8%.其中54.6%不大喜欢作文的学生表示,对某次作文愿不愿意写,取决于要求写什么,会写、能写的尚可,反之则不喜欢.在456名学生中,喜欢自由命题的高达54.2%.问及作文存在哪些困难,无内容可写和材料无新意的共占60.1%.在作文指导方面,希望老师启发和让学生讨论的共占67.5%.
上述调查表明,不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占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学生喜欢写自己想写的,希望采用教师启发和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作文指导.
如果说上述调查结果有一定代表性的话,我们就要大力改进作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是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1、 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作文训练存在误区.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四:作文指导存在误区.
先说作文指导.
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
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
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再说作文讲评.
以往的作文讲评,总的情况说上三言五语之后,读上一两篇老师欣赏的习作,大加表扬后了事.被表扬的沾沾自喜,未被表扬的绝大多数提不起兴致.作文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越来越严重.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苏霍姆林斯基)讲评的时候,既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又要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比如,在评语中予以肯定,在展示全班作文题目时予以肯定,在鼓励学生自己读出认为写得好的句、段时予以肯定.激励、表扬要面向全体,把老师真诚的赞美送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要偏爱差生.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少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相机点评写法,学生相机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用中等的习作或教师针对班上共性的问题编纂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
指导修改,要循序渐进,具有可操作性.低年级着重修改句子,中年级修改一段话,高年级修改整篇习作.无论是改句、改段、改文,都要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两方面修改,且在很多时候改内容和改语言是不可分的(如,一位演员将话剧《屈原》中的“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一句的“你是”改为“你这”,感情更强烈了,被郭沫若称为“一字之师”).要结合修改,陆续教给学生使用修改符号.“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由句到段到篇,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最终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激励由于欣赏,欣赏源于尊重.这个尊重,不是形式的,是骨子里的,真正把学生看作伙伴、朋友甚至是老师.举个从书上看到的例子.一堂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学生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学生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其实,老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因为春天来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是,为了保护和褒奖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力,放弃了预设的“标准答案”.我们老师只有像你尊重最尊重的人那样尊重自己的学生,教学民主才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充分地释放出来.
愿老师们加强作文教学规律的探索,大力改进作文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